甲午戰爭(1894)是近代東亞史的分水嶺,乙未抗日(1895)則是甲午戰爭的延伸。甲午、乙未兩場戰役是近代東亞受到西洋刺激後的第一次現代化之總結,明治日本的路線取得勝利。中國受此衝擊,各種變革方案紛紛出籠,康、梁的變法與孫、黃的革命都是源於甲午─乙未此條歷史軸線的影響。近代最重要之啟蒙思潮的發動者嚴復,也是受甲午戰敗之重挫,乃大量譯述西方見聞。台灣則在乙未這一年,淪為新興日本帝國的殖民地。
甲午─乙未的時間軸線,範限前後百年東亞板塊的走向,日本複製十九世紀殖民帝國的模式,中國則在戰敗後加速歷史前進的步伐。甲午、乙未既蘊含西洋近代性在東亞的發酵,也隱隱牽動此後東亞史諸國的命運,其影響直接及於廿一世紀的中、日、韓以及兩岸關係。台灣是甲午戰爭的直接受害者,也是乙未戰役的當事者,反思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,此事不僅獨具歷史懷古的意義,亦可洞觀島嶼今日之處境。
此次展覽分為以下三個單元:(1)「圖繪戰爭」: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相關錦繪;(2)「殖民海桑」:與兩場戰役相關的書畫、文獻與地圖;(3)「烽火尺牘」:日清雙方當事者的書札與明信片。希冀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物,如錦繪圖像中的戰爭速報、軍士征伐日誌中的戰況實錄、烽火如荼中的尋常尺牘,以及地圖不經意間所透露的領地想像,呈現帝國凝視的殖民之眼、在地文人的心境映現,以及戰事行伍間的軍旅生活與台灣印象。
展覽時間:2015年7月9日至8月16日,週二至週日 09:00-12:00/13:30-17:00
展覽地點: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特展室(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)
甲午─乙未的時間軸線,範限前後百年東亞板塊的走向,日本複製十九世紀殖民帝國的模式,中國則在戰敗後加速歷史前進的步伐。甲午、乙未既蘊含西洋近代性在東亞的發酵,也隱隱牽動此後東亞史諸國的命運,其影響直接及於廿一世紀的中、日、韓以及兩岸關係。台灣是甲午戰爭的直接受害者,也是乙未戰役的當事者,反思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,此事不僅獨具歷史懷古的意義,亦可洞觀島嶼今日之處境。
此次展覽分為以下三個單元:(1)「圖繪戰爭」: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相關錦繪;(2)「殖民海桑」:與兩場戰役相關的書畫、文獻與地圖;(3)「烽火尺牘」:日清雙方當事者的書札與明信片。希冀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物,如錦繪圖像中的戰爭速報、軍士征伐日誌中的戰況實錄、烽火如荼中的尋常尺牘,以及地圖不經意間所透露的領地想像,呈現帝國凝視的殖民之眼、在地文人的心境映現,以及戰事行伍間的軍旅生活與台灣印象。
展覽時間:2015年7月9日至8月16日,週二至週日 09:00-12:00/13:30-17:00
展覽地點: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特展室(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)